量化研究方法
文章
评论
关注
粉丝
我的设置编辑个人资料
私信列表所有往来私信
进入后台管理
概览
发布的
订单
邀请码
收藏
设置
对这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来说现实意义很强的一篇研究论文。 五项控制变量、三项自变量决定了这篇文章一定具有非常复杂的数据关系,虽然略显冗杂,但这种复杂性正是广大研究生群体所面临的真实写照,越具体越深刻,几乎每个焦虑中的研究生都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焦虑点所在。
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研究!没想到味觉偏好和人格特质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变量也能在正经研究中划上关系。虽然研究选题很好,得出的结果也确有相关,但研究中似乎仍存在几个不严谨的地方(已经提到的样本局限和时间周期就不再赘述): 1.自变量的控制。该研究的自变量为饮料,但并未具体叙述饮料种类,只说了酸味/无味饮料,不知道饮料的设置是否只是相同的饮料加入了酸味物质?这种酸味物质从生物上看是否有别的影响?是否含糖?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否有生物或心理学的依据证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因变量在创造性等属性上的变化是因为酸味还是单纯因为味蕾的刺激使大脑更加兴奋? 不过我还是决定以后写不出文章就去买个溜溜梅吃^_^
对这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来说现实意义很强的一篇研究论文。
五项控制变量、三项自变量决定了这篇文章一定具有非常复杂的数据关系,虽然略显冗杂,但这种复杂性正是广大研究生群体所面临的真实写照,越具体越深刻,几乎每个焦虑中的研究生都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自己的焦虑点所在。
非常具有趣味性的研究!没想到味觉偏好和人格特质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变量也能在正经研究中划上关系。虽然研究选题很好,得出的结果也确有相关,但研究中似乎仍存在几个不严谨的地方(已经提到的样本局限和时间周期就不再赘述):
1.自变量的控制。该研究的自变量为饮料,但并未具体叙述饮料种类,只说了酸味/无味饮料,不知道饮料的设置是否只是相同的饮料加入了酸味物质?这种酸味物质从生物上看是否有别的影响?是否含糖?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否有生物或心理学的依据证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因变量在创造性等属性上的变化是因为酸味还是单纯因为味蕾的刺激使大脑更加兴奋?
不过我还是决定以后写不出文章就去买个溜溜梅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