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方法
文章
评论
关注
粉丝
我的设置编辑个人资料
私信列表所有往来私信
进入后台管理
概览
发布的
订单
邀请码
收藏
设置
这项研究聚焦研究生焦虑与导生互动,数据扎实、分析细致,打破了 “互动越多越好” 的刻板认知,比如自主选导虽降焦虑却增外部压力,高频互动也会带来双向效应,加剧部分学术焦虑,充分体现导生关系的复杂性,也给我们和导师的相处提出了很多思考。不过我觉得师生性格应该也是影响导生关系的一个因素,比如对于内向社恐型学生,高互动可能会带来高焦虑(不一定准),这篇文章似乎没有控制这方面的影响。
这个研究还是挺有意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刚出来时大家时常担心其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包括我自己在使用时也会有担心依赖性太强。但这篇文章的部分结论确实出乎意料,特别是经常提问封闭型问题的学生表现比未坚持使用的突出、双一流学生的使用效果更好。依据数据如实得出结论是科研真实性的要求,如果能够再配合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使这个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就更好了
这项研究聚焦研究生焦虑与导生互动,数据扎实、分析细致,打破了 “互动越多越好” 的刻板认知,比如自主选导虽降焦虑却增外部压力,高频互动也会带来双向效应,加剧部分学术焦虑,充分体现导生关系的复杂性,也给我们和导师的相处提出了很多思考。不过我觉得师生性格应该也是影响导生关系的一个因素,比如对于内向社恐型学生,高互动可能会带来高焦虑(不一定准),这篇文章似乎没有控制这方面的影响。
这个研究还是挺有意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刚出来时大家时常担心其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包括我自己在使用时也会有担心依赖性太强。但这篇文章的部分结论确实出乎意料,特别是经常提问封闭型问题的学生表现比未坚持使用的突出、双一流学生的使用效果更好。依据数据如实得出结论是科研真实性的要求,如果能够再配合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使这个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