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mpact of online educa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 Taking Chinese universities as examples
研究背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成为保障教育继续进行的重要手段。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到4.23亿,比2018年底增长110.2%。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育,约103万教师在线开设107万门课程,1,775万大学生参与其中。这一大规模转变不仅影响了教育模式,也可能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碳排放方面。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从传统教育向在线教育的转变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碳排放。
研究对象
研究以中国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在各样本省份选取5所代表性高校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在线教育对碳排放的影响:
- 交通相关碳排放:
- 分析高校交通距离数据
- 采用标准化计算方法计算交通碳排放
- 电力消耗相关碳排放:
- 使用趋势外推法预测用电量
- 比较预测和实际用电量
- 计算传统教育/在线教育的用电差异
- 采用电网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
研究结果
- 交通方面:2020年全国客运总量为96.65亿人次,同比下降45.1%;铁路运输完成22.03亿人次,同比下降39.8%;民用航空运输完成4.18亿人次,同比下降36%。
- 用电方面:以W大学为例,2020年与2019年相比,学生宿舍月人均用电量减少6.02千瓦时。
- 碳减排总量:全国高校学生在线教育导致的电力消耗碳减排总量约为732,346.596吨。
研究亮点
- 跨领域视角:不仅聚焦于教育内部问题,如教学质量、学生体验等,而是将在线教育与碳排放、能源消耗等重大社会议题相结合。
- 自然实验机会:COVID-19大流行为研究在线教育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实验条件。通过比较疫情前后教育活动的碳排放差异,有效分析了在线教育对碳排放的影响。
- 创新分析框架:将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为评估教育系统改革的综合效益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研究启示
- 教育模式创新的环境价值:研究表明,在线教育不仅是应对疫情的临时措施,也具有显著的环保价值,尤其是在减少碳排放方面。
- 政策制定参考: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和教育部门在后疫情时代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可考虑保留部分在线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
- 复合效益分析:提示我们在评估教育政策和模式变革时,应当综合考虑其教育效果、社会影响和环境效益,而非单一维度。
这篇文章的选题非常新颖,利用了新冠疫情的发生,在一个相对自然的情境下达成了控制无关变量探究研究问题的目的。在今后开展研究时可以借鉴这种研究设计思路。同时,这篇文章的结论也非常具有启发性,在线教育在保护环境上的潜力或许为国家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
标题改为研究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