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献】王灿明,孙琪.学前情境教育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5):41-45.
【推荐理由】
- 研究设计规范
采用等值前后测实验设计,明确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变量(如教师资质、班级环境等),确保实验内部效度。
- 样本代表性高
选取4所幼儿园(城乡各2所),共473名幼儿(实验组247人,对照组226人),样本量大且兼顾城乡差异,增强外部效度。
- 测量工具标准化
使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测验),经中国学者修订,Cronbach’s α系数为0.744,信效度可靠。
采用“三角验证法”由三名研究者独立评分,减少主观偏差。
- 结构完整
包含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符合学术论文规范。
语言严谨,参考文献涵盖中英文文献(如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理论)。
【选题背景】
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驱动发展,3-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
理论支撑: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拓展至学前教育,探索本土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研究设计】
方法:准实验设计(实验组 vs 对照组),前后测对比。
对象:4所城乡幼儿园,8个实验班(247人)与8个对照班(226人)。
变量:
- 自变量:学前情境教育(情境建构、操作原则)。
- 因变量:创造性思维(流畅性、精致性等5维度,总分)。
- 控制变量:教师资质、班级环境等。
测量工具: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测验),采用三角验证法评分,Cronbach’s α=0.744。
【研究特点】
严谨性:实验分组、变量控制、统计工具(SPSS协方差分析)。
可推广性:城乡幼儿园样本,大样本量(N=473)。
【实验结果】
总体提升:实验组创造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班↑43.48 vs 17.74;大班↑43.33 vs 19.37,p<0.001)。
分维度对比(以中班为例):
流畅性↑16.94 vs 6.17(p<0.001)
独创性↑19.93 vs 9.82(p<0.001)
标题抽象性↑3.03 vs 0.76(p<0.001)
【研究结论】
学前情境教育显著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验证假设。
大班效果更全面(所有维度显著),中班沉思性未达显著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研究价值】
- 理论创新:
首次将李吉林情境教育从小学延伸至幼儿园,构建本土化操作体系(如五类情境)。
- 实践价值:
多情境联动(游戏、审美、问题情境)靶向提升创造力不同维度。
“玩中学”“做中学”模式破解学前教育知识化倾向。
- 量化亮点:
协方差分析控制前测差异,增强结论可信度。
三角验证法提升主观维度(如精致性)评分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