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Side or Bright Side: The Impact of Alcohol Drinking on the Trust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
Dong, J., Zhao, Q., & Ren, Y. (2022). Dark Side or Bright Side: The Impact of Alcohol Drinking on the Trust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10), 5924.
研究背景
在中国,饮酒文化和仪式被视为促进社会互动和信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传统文化较为浓厚的农村地区。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社会资本对饮酒行为的影响,但关于饮酒习惯如何影响社会信任的研究仍然不足。此外,中国政府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信任关系成为重要目标。因此,研究饮酒对农村居民信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饮酒习惯对中国农村居民信任水平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群体中的异质性。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饮酒是否会影响农村居民的信任?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不同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对象
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覆盖了来自7个省份(黑龙江、河南、浙江、云南、新疆、山东、安徽)各50个村庄,每个村庄10户家庭,共5207名农村成年人。
研究方法
-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包括居民的饮酒习惯、信任水平(垂直信任和水平信任)以及其他控制变量(如性别、年龄、收入等)。
-
变量定义:
-
因变量:信任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四个信任指标(对村干部、邻居、亲属和朋友的信任)。
-
自变量:是否饮酒(二分类变量)。
-
控制变量:包括个体因素、人际因素、组织因素、社区因素和公共政策因素。
-
-
模型构建: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饮酒对信任的影响,并使用Lewbel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
异质性分析:通过分组回归和阈值回归,探讨不同性别、政治身份、民族、年龄和收入群体的差异。
研究结果
-
总体影响:饮酒与信任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饮酒者的信任水平较低。
-
异质性分析:
-
性别:饮酒对女性信任的负面影响强于男性。
-
政治身份:饮酒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信任水平无显著影响。
-
民族:饮酒对汉族居民的信任有负面影响,但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不显著。
-
年龄和收入:饮酒对51岁以下人群和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元)的信任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
研究亮点
-
研究视角新颖:从社会信任角度探讨饮酒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影响,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
-
异质性分析全面:揭示了饮酒对信任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中的差异,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细分依据。
-
方法严谨: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信任指标,并利用Lewbel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启发
研究挑战了“饮酒促进信任”的传统观念,指出饮酒行为可能对农村人际关系产生负面效应。
想要了解本研究更多内容可与下方人工智能助手对话
这篇研究探讨咱中国农村居民饮酒和信任水平之间的关系,选题很有现实意义。研究用了 7 个省 5207 份问卷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信任指标,还用 Lewbel 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数据规模大,数据分析方法严谨。
不过,这研究也有些地方不太能让人完全信服。一是信任的测量只靠四道主观题,可能把信任的多面性简单化了,也没区分不同类型的信任。二是样本虽然多,但没说为啥选这几个省,可能会受地域文化影响。三是研究结果和咱们传统认为 “酒桌文化” 能增进信任的想法不一样,却没深入分析背后的文化原因。要是能再加上深度访谈这类研究方法,也许能把喝酒怎么影响信任的心理和社会过程解释得更清楚。
“性别:饮酒对女性信任的负面影响强于男性”我对这一研究发现比较感兴趣。此前,我已经了解到男女之间存在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读了这篇文章我又了解到社会对男性和女性饮酒行为的评价居然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在职场应酬中,同样喝酒的女性更容易被质疑专业能力或道德品行,而男性喝酒却常被视为正常社交。社会对女性仍存在隐藏的行为规范——女性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他人信任。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性别差异随处可见,而且在被不断地内化和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