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师技术压力的光明面:确定技术良性压力的几个前因和结果

数字教育举措要求高等教育教师(HETs)在教学和研究中更多地融入技术。因此,HETs 可能会遭遇技术压力,这是一种通常被认为对个人、组织和社会有害的“阴暗面”现象。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技术压力存在一种“光明面”,即被称为技术良性压力(techno-eustress),它对个人、组织和社会有益。目前对于 HETs 如何体验到技术良性压力知之甚少,特别是具体而言,哪些技术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机制会影响 HETs 的技术良性压力,以及技术良性压力如何影响工作相关结果。本研究旨在确定 HETs 体验到的技术良性压力的前因和结果。该研究特别调查了技术的三个特征(有用性、可靠性、复杂性)、三个个人特质(IT正念、应对灵活性和年龄)以及两个组织机制(协同素养和技术支持)如何影响 HET s的技术良性压力感受,以及技术良性压力感受如何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采用了一种混合方法的研究设计来进行此次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有助于构建一个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通过从 1107 名葡萄牙 HETs那里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尽管效果较小,但有用性、协同素养、信息技术专注力和应对灵活性是技术积极压力的积极预测因素,并且技术积极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呈正相关。

Towards a bright side of technostress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Identifying several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techno-eustress

APA:

Nascimento, L., Correia, M. F., Califf, C. B., Nascimento, L., & Califf, C. B. (2024). Towards a bright side of technostress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Identifying several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techno-eustress. Technology in Society., 76. https://doi.org/10.1016/j.techsoc.2023.102428

背景:

高等教育教师(HETs)在知识传播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信息通信技术(ICT)技术已成为HETs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15年的研究表明,技术的使用可能引发“技术压力(technostress)”这一心理现象,且传统研究多聚焦其负面影响,如:技术过载和复杂性等压力源会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绩效降低等不良后果。但在探讨技术压力对HETs的积极影响方面存在明显空白。最新一些研究开始转向技术压力的“双刃剑”特性,提出了“技术良性压力(techno-eustress)”这一创新概念,强调技术挑战可能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动力。这一视角的转变为我们理解技术对HETs的复杂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提升教师技术适应的能力带来了重要启示。

目的:

探讨HETs技术良性压力的前因(技术特征、个体特质、组织机制)及其对结果(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填补现有文献的缺口。

研究问题:

(1)哪些技术特征会导致 HETs 的技术良性压力?

(2)哪些个人特质会导致 HETs 的技术良性压力?

(3)哪些组织机制会导致 HETs 的技术良性压力?

(4)技术良性压力如何有助于获得富有成效和有意义的工作体验?

研究假设:

技术特征和技术良性压力

H1. 实用性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H2. 可靠性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H3. 复杂性对技术良性压力有负向影响。

组织机制和技术良性压力

H4. 参与促进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H5. 素养促进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H6. 技术支持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个人特质和技术良性压力

H7. IT正念对技术压力有积极影响。

H8.年龄增长对技术良性压力有正向影响。

技术良性压力与结果

H9. 科技良性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10. 科技良性压力对工作绩效有正向影响。

高等教育教师技术压力的光明面:确定技术良性压力的几个前因和结果

研究对象:

定性: 2020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9 日,访谈了 10 名葡萄牙 HETs。

定量:2020 年 5 月至 6 月,1107名葡萄牙 HETs,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学科领域和工作经验。

方法:

混合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为定性研究,具体目标是:(1)采访 ​​HET,了解他们的实际技术互动;(2)分析访谈数据,以验证从现有文献中得出的研究模型和结构;(3)分析访谈数据,通过结合与背景相关以及理论证实的结构来完善研究模型。

第二阶段为定量研究,具体目标是:(1)采用完善的研究模型和结构,实证检验第一阶段建立和确认的结构和关系之间的联系;(2)使用调查问卷从 HET 那里收集实证数据;(3)分析从调查中收集的数据,以辨别结构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教师技术压力的光明面:确定技术良性压力的几个前因和结果

结果:

数据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收集的,经过分析最终得到:

1.有用性对技术良性压力有轻微的积极影响。

2.可靠性显示出无关紧要的影响。

3.复杂性不会对技术良性压力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不足以唤起和产生技术良性压力。

4.协同素养对技术良性压力有轻微的积极影响。

5.技术支持对技术良性压力的影响很小,但很负面。

6.IT 正念与技术良性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7.年龄对技术良性压力的影响很小。

8.应对灵活性对技术良性压力有积极影响但效果不大。

9.尽管不是十分显著,但技术良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均呈正相关。

高等教育教师技术压力的光明面:确定技术良性压力的几个前因和结果

 

亮点:

本文揭示了技术压力的双面性,尤其是其积极的一面。这种视角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技术压力总是负面的、令人焦虑的认识。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展示了技术压力如何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能激发积极情绪,提升工作绩效和满意度,告诉我们技术压力也可以是”好压力“,也表明了该如何让技术从一个“令人头疼”的工具变成一个“令人喜欢”的伙伴,本文也帮助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平时更好地应对挑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文章有具体的量表内容)

 

启发:

首先在做研究时要跳出常规思维的束缚,比如不能只将压力当作一种负面情绪,看待事物要全面,数据分析的样本要尽可能地大且“随机”,可以适当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初次写论文时可以找一篇规范的论文进行模仿。

此外,便是上课时所分享的量化研究的特点:量化研究要保证可量化性,如:本文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了技术特征(有用性、可靠性、复杂性)、个体特质(IT正念、应对灵活性)、组织机制(协同素养、技术支持)以及结果变量(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客观性,如:本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研究结果基于客观数据,避免了定性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解释偏差;统计分析,如: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技术良性压力的前因和结果,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一般化能力,如:本文通过大规模样本(1107名葡萄牙HET)收集数据,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葡萄牙的HET,还可以为其他国家和行业提供参考;精确性,如:本文通过CFA和模型修正,确保了测量模型的拟合度和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如: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其量表和统计方法可供其他研究者重复使用。

  • 欢迎使用量化研究助手!
正在思考 ...
研究解读

北京城区气传花粉含量分季节预测模型

2025-4-20 10:42:10

研究解读

“她/他这个身材很难练出来!”:谁更在乎社交媒体上身体图片的评论

2025-4-20 13:03:25

4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何歆怡

    技术使用会引发技术压力这个现象在身边出现的很普遍,很有意思的选题。给了很多灵感,(1)开发工具的时候,可以给被试做一些技术压力测试,不只是教师群里,而且还有学生群里。(2)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压力类型群体,可以更细化的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

  2. 李俐俐

    不知道为何我的图片显示不出来,评论区的照片还这么模糊😥

Chat Icon